2025年7月10日,七月的长城脚下,骄阳与文脉交相辉映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“艺脉相城”暑期实践团在中国长城博物馆开展了系列文化实践活动。从古筝雅韵到漆艺传承,从快闪互动到文创展示,实践团以青春视角为笔,以艺术创作为墨,在长城的历史长卷上续写着传统文化的当代篇章。
弦音绕古墙:古筝奏响千年共鸣
长城博物馆内的文物静静伫立,却被一阵清越的筝音唤醒。实践队员们端坐于古筝前,指尖翻飞间,《保卫黄河》的激昂旋律如黄河奔涌,与展厅内的雄关图景相映成趣,《东方红》清越悠扬,见证着华夏文明欣欣向荣的崭新图景,《翠语》婉转灵动,一曲曲乐章在砖石气息中流淌,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活动(一)
互动时刻,实践队员热情邀请围拢过来的小朋友们体验弹奏,手把手教他们拨动琴弦奏响《小星星》。当稚嫩的旋律响起,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,恰似传统文化种子悄然萌发的嫩芽。“长城的故事藏在砖缝里,音乐的故事藏在琴弦上,”一位参与体验的家长感慨,“这样的结合太有意义了。”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活动(二)
实践团还与外国访问团游客积极互动,用精彩的民乐表演展示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,收获了外国游客的阵阵掌声与喝彩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活动(三)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活动(四)
漆韵承古今:非遗技艺对话千年雄关
博物馆内的“长城市集”区域迎来了一抹亮色——实践团带来的大漆文创作品在此陈列。色彩斑斓的漆扇纹理独特,有的似星河倾泻,有的如霞光漫染,皆是通过“晕染”工艺制成:将各色大漆入桶搅动,再将空白扇面浸入,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小巧的钥匙扣、书签、填充艾草的手工小摆件,都散发着传统工艺的温度。
互动体验区里,游客们亲手制作大漆书签,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感受这项传承千余年技艺的魅力。葫芦岛著名书画家王大可的参与更添雅趣,他在空白书签上挥毫题诗,再亲手完成大漆工艺,将书法艺术与非遗技艺巧妙融合。“长城是凝固的史诗,大漆是流动的美学,”王大可提笔留言,“二者相遇,便是文化的新生。”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活动(五)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活动(六)
青春担使命:让千年文脉在创新中流淌
三日活动落幕,实践团成员们仍难掩激动。“原来长城不只是雄伟的城墙,更是能与音乐、工艺对话的生命体。”团队成员小杨说。实践团将整理此次活动的灵感与成果,通过短视频、绘画等形式,持续创作“长城+艺术”作品,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活动(七)
从弦音绕古墙到漆韵承古今,从快闪互动到深度体验,“艺脉相城”实践团通过实践证明:长城的文脉不止存在于博物馆的展柜中,更在青春的创意与行动里。当古筝遇见城墙,当大漆对话砖石,千年艺脉正以崭新姿态,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绵延生长。(编辑:孙艳敏 审核:朱洪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