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8日,为深入践行新时代青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,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,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“艺脉相城”实践团的师生们来到城子峪长城脚下,与民间长城守护者张鹤珊老师展开深度交流,探寻长城文化的深邃根脉。
踏上长城寻史路
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,实践队员们在城子峪长城保护站集结,见到了年逾70仍精神矍铄的长城守护者张鹤珊老师。经过短暂的介绍和寒暄,实践队员们跟随张老一起踏上蜿蜒山路,探寻长城遗址。
山路崎岖,也无法阻挡实践队员们探寻文化根脉的脚步和热情,张鹤珊老师凭借47年巡护长城练就的强健体魄,步伐稳健,一路上谈笑风生,更是激励着队员们一路向前。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长城遗迹,成为了实践队员们学习长城文化的生动课堂。

艺术学院传承长城文化实践团活动(一)
聆听守护动人情
张老和实践队员们在一座耸立于山坡上的敌楼内驻足休息,在这里向大家缓缓讲述起自己守护长城的故事。他的祖上是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带来的士兵,在这片土地安居,父亲曾是村长,抗日时期为保护村子,被日本人从敌楼扔下,所幸被歪脖树拦住才得以幸存,奠定了他与长城的渊源。在走访长城古迹的过程中,张老发现山岭中埋藏的石碑印刻着长城修建的朝代、年份等重要文化信息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,而长城遗址与现代生产的一些冲突,导致遗址的损毁,让张老痛心疾首,自发成为长城守护者,并在日复一日与长城的密切接触中坚定了守护长城的决心。2003年,秦皇岛市推出“长城保护员”制度,张老师成为首批受聘人员,从此将守护长城的个人行为升华为职责使命。在漫长的巡护生涯中,他遭遇过球形闪电追击、大蛇“偶遇”、野马蜂围追等惊险瞬间,还因阻止村民挖野菜破坏长城而陷入困境。即便困难重重,张老守护长城的信念从未动摇。四十多年来,他穿坏数百双胶鞋,徒步里程超13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三圈半。他不仅用脚步丈量长城,还通过撰写文章、出版专著,全力宣传长城文化,让更多人认识到长城的价值。

艺术学院传承长城文化实践团活动(二)
传承使命启新程
交流尾声,大家围坐在树下,聆听张老讲述,他呼吁更多年轻人来亲身体验和探寻长城文化内涵,加入长城保护队伍。此次实践,“艺脉相城”实践团成员不仅收获了丰富的长城历史知识,更被张鹤珊老师的坚守深深触动。这堂特殊的文化传承实践课,让青年学子们深知长城砖石承载的历史重量,守护长城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,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,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青春力量。

艺术学院传承长城文化实践团活动(三)
(编辑:孙艳敏 审核:朱洪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