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艺术学院“薪火植缘”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陈台子村深耕红色文化传播。陈台子村是革命老区,也是“十三五”贫困村。这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200亩,有藏粮洞、会议洞等革命旧址以及纪念馆。团队聚焦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节点,精心设计制作导视牌与主题宣传牌,以艺术之力激活革命老区的红色记忆。
实践团首先走进燕山游击队纪念馆,在锈迹斑斑的武器、泛黄的史料中感悟革命岁月,随后召开专题会议,结合村庄红色遗迹分布、地形特点及参观需求,梳理出藏枪洞、会议洞等核心节点,明确导视牌需兼具点位指引与历史解说功能,宣传牌要突出抗战故事与精神传承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一)
团队精准筹备材料,挑选耐用的防腐木与党旗红、军绿等主题色系颜料,同时回收村民闲置木料实现环保利用。在临时工坊内,按设计尺寸裁切木材,加工成立牌主体、底座等部件,为导视牌与宣传牌筑牢基础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二)
绘制环节中,成员们在打磨光滑的木牌上精心创作:导视牌顶端勾勒镰刀锤头图案,侧面点缀山林线条,将红色符号与村庄生态巧妙融合;宣传牌则以历史照片为蓝本,用插画重现“暴动誓师”“游击作战”等场景,搭配简洁文字解说,让红色故事可视可感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三)
制作过程中,团队将各部件精准组装,加固结构确保稳固,同步嵌入二维码模块并做好防水处理,扫码即可观看革命故事简介。宣传牌边缘加装回收木料制作的装饰件,增强历史厚重感,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 “会说话的红色载体”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四)
在村民的热情协助下,导视牌沿红色教育路线有序布设,精准指向各遗迹点位;主题宣传牌则安装在村主干道显眼处,既方便参观者了解历史,又成为村庄文化新地标。安装过程中,大家反复调整角度,确保观瞻舒适、指引精准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五)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六)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七)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八)
如今,漫步陈台子村,红色导视体系已融入乡村肌理:导视牌清晰指引革命遗迹方向,二维码链接起历史与当下;宣传牌上的抗战故事吸引村民与游客驻足,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。“这些牌子让红色历史‘活’了过来,孩子们追着问当年的战斗故事呢!” 一位村民笑着说,实践团用匠心打造的红色地标,正让革命老区的精神薪火代代相传。

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陈台子村打造红色教育导视体系活动(九)
(编辑:孙艳敏 审核:朱洪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