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4日,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“助农先锋”李保国志愿服务队队员在学院党委副书记任轶艳、团委书记赵祥瑞、专家史秋梅教授、付志新老师及王俊梅博士带领下,深入河北省秦皇岛市禾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,围绕畜牧行业奶牛养殖技术调研、产业发展助力等主题开展将课堂所学精准对焦产业一线,以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。
自2015年组建以来,李保国志愿服务队始终扎根乡土,践行科技兴农初心。此次在禾田牧业,师生们通过实地走访现代化牛舍、奶牛挤奶厅、智能监测系统等,深切感受到中国畜牧业的蓬勃脉动——公司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,详细的了解了通过科学养殖创新技术,该公司的奶牛所产牛奶体细胞数、蛋白质含量等核心指标已全面超越欧盟标准,标志着国产奶业品质的飞跃提升。

技术负责人员介绍我国牛奶品质
实践环节中,史秋梅教授结合牧场实景开展“移动课堂”,针对奶牛健康管理、生产数据解读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教学。将书本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实践能力。

史秋梅老师为队员们讲解牛的生物学特性
在座谈交流环节,团队与禾田牧业负责人王经理则从企业管理角度、产业发展瓶颈、人才需求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。负责人介绍,企业近年来通过引入科学管理模式、品质管控体系以及数字化技术,养殖规模与效益稳步提升,但仍面临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。队员们明确了畜牧行业的业务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,将结合所学专业针对性提升能力,为未来的行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
技术人员与队员们进行交流
泌乳牛舍参观实践过程中,大家对牛群佩戴的智能检测项圈产生浓厚兴趣——通过项圈实时采集的体温、采食、活动量等数据,能帮助管理人员精准掌握牛群健康状态,这一“科技+养殖”的模式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现代农业的智能化转型。随后,大家来到了犊牛岛。技术人员介绍,犊牛岛采用单体隔离设计,既能有效避免幼牛间的疾病传播,又能保证每头犊牛获得充足的光照和活动空间,为其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。犊牛出生后半小时内要饮用4升初乳,之后便会与母牛分开,来到这里由专人照料喂养。队员们注意到每个犊牛岛旁都挂着一张详细的“成长档案”,记录着犊牛的出生日期、体重、每日进食量等信息。这里群山环抱,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凉爽宜人的小气候,为对温度敏感的奶牛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所。

厂内牛佩戴的智能项圈

队员们在犊牛岛与小牛亲密接触
一位队员感慨道“在牧场亲眼见证‘超欧标’的国产牛奶,这份自豪感远超课堂想象!”。带队教师们表示,此次实践不仅是技术的传递,更是一次知农爱农情怀的培育:“我们鼓励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田野上,用专业智慧破解养殖户的实际难题,这才是李保国精神的当代传承。”


集体大合影
此次活动旨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“强国必先强农,农强方能国强”的重要论述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“三农”工作的指导意见,以“李保国志愿服务队”为先锋,搭建产学研用融合桥梁,让学子们走出校园、走进牧场,感受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,也为他们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搭建了桥梁,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青春动能。(编辑:孙艳敏 审核:朱洪亮)